與張桓一席談,看到的是一個從未來穿越到現在的農民,或者說一個有遠見的身體力行者。一方面,他對當下的農業生態有著深深的憂慮,他談到“一畝田”曾有幾個農村技術員,一開始工資2500元,一年後加薪到8000元,但過了沒多久,有人來挖角,開出年薪20萬。另一方面,大學生進了農田的表現,讓人又好笑又好氣。有一次重慶那邊派了幾名大學生到“一畝田”實習,他們進大棚統計時,都是小心翼翼地撩開一角,看一眼就走。就在今年最熱時,為了搶收大棚里的蔬菜,“一畝田”不得不開出價碼,現場給錢,工人們都是閉著眼睛衝進高溫的大棚,也不管什麼菜,割了就走。
  “沒有人願意種地。”這就是張桓的結論。高端的人才不好找,低端的工人也找不到,農村裡的娃也不想再當農民。這種趨勢在未來十年還會越來越嚴重。但任何時候,我們都離不開農業,總要有人去種地。張桓計算下來,差不多就是現在對農民的價值低估了2倍多,也就是應該把農民的收入提高到現在的兩倍以上,才算平衡。
  帶著樂觀笑容的張桓,不知道為什麼,總讓我感受到另一面。對於人因為貪婪,總是想要吃最好的,吃各種沒吃過的,他有著尖銳的反面觀點。在日本,80%的蔬菜是有機的,但價格昂貴,日本人的食量相當節制。怎樣吃得更健康,張桓認為,人人都有了這個意識,但還停留在葉公好龍階段。錶面上有機菜由於價格問題還無法普及,但這更是一個理念問題。就像抽煙者都知道抽煙不好,但下決心去戒煙的卻不多。這就和當年的桶裝水很相似。實際上桶裝水幾十年前就有了,但一直沒什麼人買,直到十年前突然大家都接受了,願意花這個錢,因為觀念變了。張桓相信,只要堅持十年,有機蔬菜同樣能看到這一天。
  十年,跟很多野心勃勃準備上市的創業者比起來,似乎太久。不過,從張桓身上看到的是一個願景,一個關於中國人根本生息方式的圖景。一個誰都不願做的行業,是否存在最大機遇,或者說是留給了張桓他們最大的空間?希望證明這一點用不著十年。  (原標題:有遠見者做農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fzczodti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